返回第674章 寄寓(第2/4页)  虎威娇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绘的画面来。

    蝉伸出细嘴饮那清冽的露水,不时发出的悦耳长鸣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首句虽然写的是蝉的形状与食性,但处处含比兴象征。垂即冠缨,暗含显贵身份,在伯施的妙笔下,清贵一统再借助次句的疏桐中飘出的流响声,把蝉声的响度与力度描绘出来,活脱脱勾勒出了蝉那种清隽逸韵态。

    蝉声远播,逸兴俱飞,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啊!”

    先生捻须感叹,对这首诗很是推崇。

    他说完顿了顿,慢慢环视了学堂内的学生们一眼才继续说:“此两句可谓是达到了是物“我”合一的咏物境界。尔等在做咏物诗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好托物方能写好情。此诗前两句言之有物,才能让后两句的发挥有根有据。

    下面我要重点说说后两句,说起来,为师最喜这两句。此乃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也,伯施先生人为通过“居高”而自能致远”,意境深远哪!

    所言甚妙,实则也是如此,纵观史上立身高洁的人,完全不用外在的凭藉,声名自能传于世。

    世人吟蝉诗不少,但多为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称其为妙而可言的佳作毫不为过。”

    先生说完,又把全诗连起来念了一遍。

    感情丰沛,抑扬顿挫,先生爱此诗的程度可见一斑。

    念完之后,先生讲起咏物诗应如何能作得好,一定要抓住诗的魂,也就是诗所要表达的主题含义。

    当然咏物诗的重要基础,是对物的描绘,如何把物描绘得好,需要尔等平日多下功夫,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才能描摹得生动传神,刻画得精准到位。

    再说到咏物诗的意境,要写意,须得认真琢磨,渐次提升自己的能力,从看山水是山水,到看山水不是山水,再臻至看山水还是山水,却活泛而有了灵魂的境界。

    接下来我讲讲骆观光的咏蝉诗,同样是咏蝉,两人的诗所呈现的面貌却是殊异不同。”

    骆观光?先生说到这个人名,云霞还楞了片刻,是谁啊?

    再细想先生一般说名字时都是以该人的字,或号为名,这位诗人应该是姓骆,字观光。

    云霞吐了吐舌头,对于诗人的字号她倒是很少记,有好些诗她也没背过,所以一时就想不起是哪位骆姓诗人,难道是这里才有的诗人?

    于是她转过身,压低声音问明光,骆观光写的哪首诗你最喜欢?

    这么问也算是一种技巧,她怕万一这位骆观光是此间家喻户晓的诗人,自己不知道此人不就显得很奇怪了么?

    岂料聪明反被聪明误,明光笑着回了一句:正是先生所说的这首咏蝉。

    这,问了不是也白问嘛。

    云霞转回头有点郁郁。

    后面的明光却是开心得很,云霞这么问,她一定也是喜欢这首诗的。

    这当儿,先生已经诵背起骆观光这首诗来,云霞这次听着特别认真。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是诗人身陷囹圄在狱中写就的,首句描写秋蝉鸣声,囚客思乡。寄情寓兴,第二句就点出自己玄鬓影c白头吟三c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诗人自己,浑然物我一体,达到处处有蝉c处处有人的,互相倾诉的效果。”

    这首诗明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念给他听,他也很快背了下来。刚开始不太能理解,后来在父亲的详解下,他完全理解了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那是年幼的他何尝不是觉得自己也在囚笼中呢?

    不仅要隐名埋姓,还要装疯卖傻。小小的他也有了这种凄恻悲凉的愁思。

    但是唯一与诗人不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