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收礼不待客(第1/3页)  春风抚洛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武则天临朝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千百年来都是皇上临朝。习惯势力,不可小视,它影响着多少代人。武则天临朝执政,许多大臣看不惯。尽管朝臣看不惯,也不敢多言。明知皇上李旦不愿临朝,谁敢提出反对意见?若不然,必然重蹈裴炎的覆辙。一个多月过去,朝局渐渐稳定,武则天这才放下心来。一日下午,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在御花园散步。这时,小顺子大步追来。

    小顺子一揖道:“太后,韩东山求见。”

    听到韩东山三个字,武则天马上想到李显。她惊喜地问道:“这么说韩东山回京来了?宣,让他到凉亭晋见。”

    “是。”

    武则天在亭子刚刚坐定,韩东山背着两个袋子走进来。他放下袋子,跪下一揖道:“草民韩东山参见太后。”

    看见韩东山,武则天乐得合不上口。她打量着韩东山亲切地问道:“起来吧,这么远的路程,还给哀家带着礼物?”

    韩东山嘿嘿一笑道:“并非小人的礼物,是庐陵王送给太后的礼物。”

    李显从没给母亲送过甚么礼物,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武则天闪了一眼地上的袋子,不禁问道:“皇儿的礼物?新鲜,打开看看。”

    韩东山打开袋子,武则天见是大米和小米。她哼了一声,板起脸训斥道:“千里迢迢,带这些作甚,哀家在京城难道没米吃?”

    韩东山见武则天变脸,不免有些惊慌。她马上解释道:“太后别不高兴,别看大米、小米不值钱,这可是王爷亲手种的。”

    武则天不觉喜从天降,不相信地问道:“韩爱卿说甚?如此说来,皇儿学会了种田?”

    韩东山兴奋地夸道:“王爷不光会种田,还写了不少文章。”

    作为母亲,听到儿子的成绩,比听到自己的成绩都高兴。武则天知道,韩东山目不识丁,这话未免夸张。为了考察李显,她认真地嘱咐道:“如此甚好,哀家出个题目,叫做均田民意,让他写篇文章来。”

    “是。”

    武则天又嘱托道:“婉儿,吩咐下去,今晚用皇儿的新米做饭,作娘的要享享儿子的福分!”

    “是。”

    韩东山见武则天一副要走的样子,慌忙一揖道:“太后日理万机,草民不便讨扰,告辞。”

    武则天疑惑地问道:“韩爱卿在京城并无家室,不知要到何处?”

    韩东山嬉皮笑脸地一揖道:“小的虽无家室,却有兄弟无数,聚在一起其乐无穷啊。”

    “你教育皇儿有功,哀家应该封赏才是。”

    “别,别这样。吾这个人懒散惯了,不愿当官。”

    上官婉儿倍觉奇怪,百思不解问道:“奇怪,还有不愿当官的?”

    韩东山一本正经地答道:“并非小民不愿当官,在下不是当官的料。”说罢,他大摇大摆地出了凉亭。

    这一日散朝路上,众臣三五成群地说笑着,只有李敬玄一言不发。见李敬玄越走越慢,众人加快了脚步,把李敬玄落在后面。

    朝会上,武则天要修一条渠。李敬玄是工部尚书,此事责无旁贷落在他身上。人们知道李敬玄不善工事,修建洛河大桥,是李昭德的图纸。因为修桥的事,二人反目成仇。这可如何是好?朝堂上,许多大臣赞成李敬玄修渠,目的是看他的笑话。走在路上,众臣议论的仍是这件事。

    魏元忠瞅着落在后面的李敬玄,哈哈一笑调侃道:“太后让李敬玄修建远渠,这可有好戏看了。”

    徐有功冷笑道:“他能修成远渠,太阳就从西面出来。”

    狄仁杰正话反说,故意将李昭德的军。他有的放矢地讲道:“李敬玄人缘好,有李昭德帮忙,这有何难?天津桥岂不修成了?”

    李昭德淬了一口,怒发冲冠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