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开国大典(第1/2页)  春风抚洛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阴得朦朦胧胧,四下望去,苍茫一片。没有风也没有雷声,不时有小雨撒下。那雨不紧不慢,淅淅沥沥落在地上。政事堂准备议会,宰相们端坐无语。众人翘首等待未登基的新皇帝——武则天。这时,随着一声“神皇驾到”,武则天从门外款款走来。

    众相国跪下一揖道:“迎接神皇!”

    武则天望了政事堂一眼问道:“平身,苏良嗣可曾回朝?”

    苏良嗣双手一揖道:“神皇,臣奉旨回朝,于昨日到京。”

    “如此甚好,坐下吧。”

    苏良嗣并没有马上坐下,神色不定地站在那里。他对武则天称帝深恶痛绝,也无力阻止,只好说些风凉话,以示消极。苏良嗣不热不冷地奏道:“神皇,臣驻守西京,拔山涉水,千里迢迢。加上年事已高,来往多有不便,往后就不必召臣回京了。”

    武则天“嗯”了一声,肃然斥责道:“甚么话?你是纳言,身列相位,又是朝廷重臣。商讨国家大事,你不参与成何体统?”

    娄师德望了武则天一眼奏道:“诸位宰相到齐,请神皇训示。”

    武则天太累了,面色苍白,眼圈有些发暗。近日来,她一直思虑着开国大典的事,昨晚又是一夜未眠。今日起床后,懵懵懂懂的,一直打不起精神。武则天神情黯然地讲道:“今日议一议登基的事,哀家偌大年纪,登的甚么极?哀家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一日,来了那么多百姓,天又酷热无比,若不答应,百姓不肯回去。闹出甚么事来,如何了得?”

    狄仁杰深知武则天讲的是面子话,他神情笃定地劝道:“神皇,天意民心如此,不必推辞。登基国之大事,还是及早敲定为好。”

    武则天沉思有倾,款款言道:“哀家只决定国号,别的事由宰相酌定。国号就叫大周如何?”

    刘祎之不解地问道:“国号大周,臣无异意。为何称谓大周?总得说明理由。若别的大臣问起,吾等无言以对,岂不大煞风景?”

    武则天引经据典地讲道:“国号大周有两层意思。周成王第七子名武,此人是武姓人的先祖。这是其一;再者,周武王的大周国运绵长,赫赫八百余年,哀家也想图个吉利。”

    众臣恍然,一齐叫道:“哦,是这个道理。”

    娄师德见武则天转身要走,连忙问道:“神皇,何日登基为宜?”

    武则天嫣然一笑:“这事马虎不得,定要挑个黄道吉日。娄相国意下如何?”

    娄师德被问住了,吱唔良久道:“吾臣仍没想妥。”

    武则天接着叫道:“刘祎之。”

    刘祎之一揖答道:“臣在。”

    武则天注视着刘祎之问道:“爱卿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是北门学府的佼佼者,你来选个日子可好?”

    刘祎之不赞成武则天登基,当面反对,当然不妥。于是,故意找别扭。他淡淡一笑道:“皇帝是九五之尊,明日便是九月五日,定在明日如何?”

    武则天摇头道:“登基大典,国之盛会。明日如何准备得及?况且,这个五字不好,五者误也,起码是三、六、九日。”

    狄仁杰眼睛一亮道:“有了。”

    武则天回头问道:“甚么有了?狄爱卿快快讲来。”

    狄仁杰侃侃而谈:“大周国运须得绵长,长者久也,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节日里有两个九字,开国大典定在九月九日,神皇以为如何?”

    武则天乐了,她一脸笑意地夸道:“狄爱卿啊,你甚么话都能说到哀家的心窝里,难能可贵啊。如此甚好,定在九月九日如何?”

    众人答道:“神皇英明!”

    武则天一半玩笑,一半正经地讲道:“哀家英明甚么,这是狄仁杰的主意?应该说狄仁杰英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