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道家思想之精髓(第2/3页)  太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华夏特有的一个概念,更确切些,应该是如上所说,为某种境界。”

    一旁的苏宁,此时还处于懵懂的状态,但是元辰已经洋洋洒洒地说出了这么多,而且即使是元辰所分析的东西,他也无法完全明白。

    元辰在说话的同时,也看到了苏宁茫然的表情,继而他微微一笑,道:“这些思想,现在你不必完全搞懂,待得日后境界日渐提高了,我自然会给你细细讲解!”

    苏宁听到元辰所言,知晓现在想要听懂太过勉强了一些,便不再刻意去理解。

    灵筠看得元辰这么快就解了出来,不由轻笑一声,道:“接下来,便是思想精髓之其四――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

    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道家思想精髓之其五――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道家思想精髓之其六――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

    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道家思想精髓之其七――“无为而治”

    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其基本涵义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为。因任自然,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政府的职责在于辅助人民,使其充分自由自在地活动,如此,人民自然平安富足,社会自然和谐安稳。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理想的社会是一个无剥削c无压迫,按着自然规律发展的和谐社会,民众不受干扰,人间无猜忌,无矛盾,无冲突,自由平等,人民各尽其性,各安其事,各得其所,整个社会安泰和美,其乐融融”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