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突然出现又离奇消失的逍遥境并没有影响纪雍去灵山的决心,这世上比生死重要的东西太多,而恰好灵山里的那位就是在纪雍心里比生死更重要的。
谢府之中,纪雍此时被谢余庵拉住,正在聊家常。
这位看似和蔼却一股匪气的谢家家主望着纪雍,像是在审视自家人一般,眼神奇怪地在谢媛鸳与纪雍间乱瞄。
“小友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谢余庵关心地问道。
“已无大碍。”纪雍点头道。
谢余庵很是欣赏这样的年轻人,捋着胡子道:“客套话老夫也不多说了,谢家为救小友牺牲了多少,想必你也清楚,我只问一句,如今谢家有难,你是帮还是不帮?”
纪雍沉默了半晌,本来他是准备辞行的,可听到谢余庵的话,他又有些犹豫了。
大唐的水太深,皇宫之中的那道气息逐渐暗淡,纪雍能清楚的感觉到。如突然回京的李承凤、还有宫里那位深不可测的皇后娘娘,都是极其棘手的人物。
因为上一次的事情,纪雍这个局外人已是不明不白之下,淌了一趟浑水,如果再在这里面不脱身,恐怕以他目前的状态而言,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于非命。
可是,确如谢余庵所说,他欠了谢家一条命,如此大的人情,纪雍又怎能不报,而且这个篓子还是他捅出来的。
如果没有虢王府的那件事,尽管谢家还是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但绝对不是现在。
可以说,纪雍的出现,打乱了谢家的很多后手。
“尽力而为。”纪雍最后点头。
谢余庵咧嘴一笑,走过去拍了拍纪雍的肩头,“小友果然是重情重义之人,谢家青衣巷里的藏书,小友可以随便翻阅,半个月后便是小友兑现承诺之时。”说罢又望着谢媛鸳,“小鸳,带他去吧。”
谢媛鸳欣然答应,出了谢家大门往东而去。
青衣巷,两边白墙斑驳,墙上很多石灰刷的表层都开裂了,因长平空气潮湿,两边高墙墙角,布满了青苔。
谢媛鸳走在前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的都是小时候待在青衣巷的童趣小事儿。
在这条整个大唐极其富有盛名的青衣巷,左边是学堂,右边便是藏书的地方。
谢媛鸳带着纪雍近了右边的院子,院门上方题字:知了院。纪雍只觉有趣,轻轻推开了院门,里面几乎是空旷的庭院,除了几棵梧桐树,便无其他绿植。
谢媛鸳不想被纪雍以为这知了院便如此毫无底蕴,立即解释道:“这进门梧桐苑颇有讲究。先祖曾说‘同吾手植梧桐,生平知了凭生’,而这手植梧桐有个典故:当时先祖开学堂,十里八乡的人都送了读书的好苗子来。这第一课,先祖便与诸多弟子种植梧桐树,在一边植树,一边讲课间,调拨众多学生。”
纪雍点了点头,所谓凭生,便是凭何而生,第一课因材施教,励志宏远之辈,将来必定不凡
穿过第一个园门,第二个院中只有一座庞大的假山水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座假山是九位学生共同打造,有九层变化,每一层便是一位学生在前者的基础上阐释对仁义的理解。下方水景亦是九人各展所思,所谓曲直变化,尽显智慧。最后完工后,先祖故意将外台建造得低一层,寓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绕过假山水景,最后一个庭院内,终于有了建筑物,一座七层阁楼。
这座七层藏书楼的名字依然奇怪,名:不知楼。
“儒家经典有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先祖自然是觉得与这七层藏书比起来,自己的学识还远远不够,便取此楼为不知楼。”谢媛鸳解释道。
纪雍忽然问道:“听说那个君诸己曾进了这藏书楼,仅仅三个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