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回 西北临危(上)(第7/7页)  天罡七星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急奏朝廷?徐大人可有欺君之嫌。”徐禧道:“种将军怎敢胡说八道?本官按皇上圣旨办事,向皇上的奏章中也说了是本官和沈大人一齐商议的,桩桩件件都是事实,何来欺君之说?”种谔退了两步,道:“徐大人行事如此草率,难道就不怕有负朝廷重托吗?”徐禧笑道:“本官今日召集众位一议,可是唯有你种将军一人不赞同,此外再无反对。试问本官行事又哪里草率了?”种谔叹了口气,心想:“你们万事准备齐全,我今日又怎说得过你们。”于是道:“徐大人莫要忘了,此事事关江山社稷,末将品阶虽低,却是武臣,自会向皇上言明的。”沈括这时道:“种将军,皇上已差徐大人主持西北军事,我劝你还是尊奉皇上旨意为佳,莫要再越过徐大人去找皇上了。”

    种谔一听,道:“原来你们就是抱怨我上次去面见皇上吗?不错,我是越权去见了皇上,可是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宋的天下,却没有对不起过任何一人,可不比沈大人你。”沈括闻言便怒,吼道:“种谔,你这话什么意思?”沈括如此大怒,盖是因为早先的一件事情。其实,沈括和苏轼本是老同事、老朋友,当年苏轼外放杭州,沈括作为两浙访察使,临行,神宗曾嘱咐他“善遇苏轼”。苏轼见老朋友沈括,非常高兴,两人亲切话旧。沈括请苏轼把到杭州后所作诗文给自己一份“拜读”,苏轼马上答应。结果,沈括在苏轼诗文中一一用朱笔评点,密呈御史台,说苏轼的诗文“多讪谤”朝廷、“无君臣之义”,其后宋朝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据传沈括便是始作俑者。

    种谔也很是愤怒,丝毫不肯让步,二人便争吵了起来,李舜举、曲珍、李稷、高永能、景思宜、王湛、李浦、吕整等尽皆劝止。种谔和沈括谁也不肯罢休,相互骂了起来。骂了半天,徐禧忽道:“你们还把不把本官放在眼中了,难道是想让本官把此事上奏朝廷吗?”沈括闻言,当即止住,种谔却兀自不肯,反而道:“徐大人若是想上奏给皇上,末将自是感激不尽,正好趁此机会劝皇上把新城改建在横山。”徐禧微有不悦,问道:“种将军这是何意?皇上圣旨已下,令我等加紧筹备,把永乐城筑好,以便对西夏用兵。你从中阻挠,那便坏了皇上的机宜大事,难道不怕被杀头吗?”种谔微微一笑,道:“哼,一旦筑城于永乐,则敌军必犯,届时此城难守,我等必死无疑。左右都是一死,我死在劝谏皇上这件事上,远好过被西夏藩兵所杀。”

    徐禧一听这话,当真是气愤非常,道:“好,你要一心求死,本官也不管你!”将种谔赶出沈府,差人送回了驿馆。众人见徐禧确实生气,心想种谔似乎并无私心,开罪了徐禧也罪不至死。高永能为种谔求情道:“徐大人,种将军得罪了大人,还盼您大人不计小人过,莫要追究,既然皇上圣旨已下,末将愿意遵从皇上旨意,听凭大人吩咐。”这高永能字君举,原是种谔部下,曾立过大功,在诸位将官之中又年岁最长,已七十有余,徐禧甚是仰重,急道:“高老将军出面,本官自是不敢违拗,只是种谔他如此不通情理,若不好好教训一番,实难叫人信服。这样吧,由本官上奏皇上,一切听凭皇上断决。”高永能知道皇上不会加罪重责有功的种谔,心下甚是欢喜,急忙拜谢徐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