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中坚力量(第1/5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中坚力量

    如果说j一16是第五代制空战斗机中的巅峰之作,那么j一17就是多用途战斗机的典范。

    与j一16一样,j一17在研制之初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人”与“无人”之争。美俄欧在研制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的时候,都出现过同样的问题。“有人”战斗机更可靠,“无人”战斗机更经济。各国的解决方案也不一样,俄罗斯的su一60在经过初期研究后,坚定不移的走上了“有人”道路;欧洲的eua(先进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则坚持在“无人”道路上前进;共和国的j一17与美国的f一45则选择了通用方案,即在设计的时候留下安放飞行员的空间。

    直到中航集团接手研制工作,j一17的发展才有了定论。

    虽然无人战斗机通过减少飞行员变得更加经济,不但采购成本能够降低20左右,长期装备的维持成本还能降低30以上,但是无人战斗机的可靠性远不如有人战斗机,在执行复杂任务时的有效性也远不如有人战斗机。

    在j一16的研制工作遇到麻烦的时候,成飞就在“有人方案”上下了很大功夫。

    原因很简单,如果j一16被定性为中型多用途战斗机,j一17的生存就将受到考验,为了赢得空军与海军的订单,必须拥有足以打动军队的优秀性能。此时,成飞考虑到了一个间接问题,那就是作为中型多用途战斗机的j一16能否拥有空军与海军所需的制空能力。换句话说,如果j一16无法满足空军与海军的制空作战要求,与之配套的轻型战斗机就得拥有有限的制空作战能力,不能片面强调多用途性能。j一17别无选择,只能放弃“无人方案”,采用“有人方案”。

    成飞的预先判断,对后期的研制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航集团入主j一17项目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加快研制进度,而是市场调研。为了弄清楚客户的需求,中航集团不但派人前往空军与海军的一线作战部队,设法获取战斗机的实战应用情况,还派了几支商务考察团前往极有可能采购j一17战斗机的友好国家,询问这些国家对多用途战斗机的性能需求。

    民营企业的商业眼光在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调研,中航集团决定以“有人方案”为主,“无人方案”为辅,开始加快j一17的研制速度。选择“有人方案”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是未来战场的电磁环境极端恶劣,无人战斗机的生存能力值得怀疑;二是空军与海军的一线作战部队更加倾向于有人战斗机,对无人战斗机不太感冒;三是想从共和国采购先进战斗机的国家都希望得到有人战斗机,而不是无人战斗机。保留“无人方案”的原因也很简单:随着技术进步,无人战斗机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即便在j一17上无法实现,也可以通过相关研制完成技术储备,为下一代无人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打下基础。

    有了明确的目的,研制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因为中航集团与中重集团签署了技术互换合作协议,所以j一量采用了j一16的成熟技术,比如用在j一16上的“封闭式电控液压机械操控系统”c“主动防御系统”c“保型火控雷达天线”c“三维度推力控制系统”等。j一17的设计也在此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比如提高翼身融合度c减少垂直尾翼面积c重新设计机身弹舱等。总体来说,j一17作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研制难度比j一16低得多,研制进度也快得多。

    2033年初,j一17首飞,经过10个月的试飞,其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者超过设计指标。

    虽然j一17也面临着j一16的问题,即设计经费严重超标(预计2200亿元,实际为3100亿元,超标41),连单价都严重超标(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