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求托权门(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人名叫罗龙文,徽州人氏,出身豪富之家,还有举人功名在身。前年应试不第之后,就不想再进科场受那文战之苦,东游西逛了一年多之后,终于托门子找到了时任山东道御史兼莱州知府的同乡胡宗宪,求他写了一封荐书,想投到胡宗宪的恩师、当朝首辅严嵩的门下谋个出身。

    明朝铨选官员制度,举人也可做官,不想再应试,就在吏部记名候缺,如果运气够好,等个十年八载,总能得到一个从九品的教喻或正九品的主簿,一辈子兢兢业业,见上司就磕头,遇麻烦就躲开,到老大概也能混个正八品的县丞荣归故里。但罗龙文自持身怀屠龙之术,科场蹉跌也只当是考官无眼,不识他这经天纬地的大才,当然看不上那么萤火虫大的前程,就挖空心思想要走一条终南捷径,先入严嵩幕中为客卿,攀上了当朝首辅,还怕日后不能青云直上、飞黄腾达?

    罗龙文不愧是全民皆商的徽州人氏,如意算盘倒是打得很精,可惜的是,他的运气并不好,千里迢迢又杀回京师,严世蕃已随同圣驾巡幸边镇;严嵩又受命辅佐太子监国,天天在内阁值守,十天半月也难得回上一次家――即便回家,就凭胡宗宪那既是门生后辈,又是四品小官的一纸荐书,怎么可能见得到日理万机的内阁首辅?!

    得亏罗龙文对自己的信心颇足,决心一定,就锲而不舍,凭着自家那金山一般的家产,拼命地托门子,银子水泼似的花出去,终于结识了严府的管家严福。前日听说严世蕃已经随圣驾回京,赶紧又送上了一千两银子,严福答应把他的事情转告严世蕃。两人约好今日见面,细细商量此事。

    因此,听严福提及严世蕃,罗龙文忙问道:“啊,原来大人今日回府,不知小弟之事可有眉目?”

    “这个嘛……”严福只说了个开头,却不往下说,就势坐下,提起了茶壶准备给自己斟杯茶。

    罗龙文在江南游荡之时,三教九流结交了不少,也与公门中人、官员仆役打过许多交道,严福的做派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慌忙站了起来,从严福的手里夺过茶壶:“怎敢劳烦兄台亲自动手。”给严福倒了杯茶,却不急着递给严福,而是放在条盘上,盖上盖碗,这才双手递了上去。

    这可不是简单的礼仪,就在把茶碗放在条盘上的同时,一张银票已经悄然垫在了茶碗下。

    严嵩不但是正经的进士出身,还是国朝有名的诗文大家,所以严家一向以书香门第自诩,严福以前也被逼着读过两天书,天生就对读书人有种敬畏之感,加之端起茶碗,一眼就瞥见那张银票上赫然写着“凭票即兑库平银壹仟两”,不禁在心中暗暗赞叹:“罗老弟到底是个读书人啊!这么知书达礼……”悄无声息地将银票纳入怀中,然后说:“实不相瞒,你罗老弟的事情,老哥我还未曾对我们家老爷说起。”

    罗龙文不动声色地问道:“兄台是觉得小弟的诚意还不够?”

    严福咧着嘴笑了:“你罗老弟也不是外人,我就实话对你说吧。你为办那么大点的事情,在老哥身上都花了两三千两银子,还有你孝敬我们家的那一千亩上好良田,少说也能值四五万两银子,就是放在今日的京城来看,这个数目也够意思了,旁人求个巡抚总兵,也不过这个价码。可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拿着那个人的荐书来找我们家老爷办事啊!”

    “哦?”罗龙文没想到是这样,忙说:“愿闻其详。”

    严福摩挲着嘴角的那颗朱砂痣,说:“要说你罗老弟的事情,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吏部那边有我们家小姐的老公公欧阳太老爷当家,举荐个把人做个知府县令,我们家太老爷和老爷一句话的事儿!只是我们家太老爷要帮着万岁爷料理大明朝的事儿,哪里有功夫去管这些小事?这些年里,府里的事都是老爷说了算,你的事还得他点头才行。可你求的那个胡宗宪,简直是个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