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波三折(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余剑一连问出这几个问题,不过是想引出“钦差高大人”的解释,说给其他盐商听而已。听到“钦差高大人”毫不犹豫地随口作答,显然早已成竹在胸,也给出了能令盐商放心的答复,他觉得火候已到,当即表态:“大人如此恩恤商民,学生感激莫名。学生方才所说认购五十万两白银股份之数不变,此外,学生还愿将祁县老家五千亩田地变卖,再认购二十万两的股份。”

    接着,他又转头对其他盐商们拱手一个团揖,扬声说道:“诸位财东叔伯,高大人是朝廷的钦差,他要办的差事,便是朝廷的差事。朝廷如此优抚恩恤我等商贾贩夫,我等敢不竭心尽力、报效朝廷?再者,高大人方才也说了,成立兴业银行,一来可以解除江南百姓多年所受‘放青苗’那样的阎王债之苦;二来也能促进朝廷改稻为桑的国策推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上利国家、下利百姓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汇集各方力量,官民齐心合办,方能克成大功。小侄愿意倾尽家财认购股份,然则小侄一人之力十分微薄,还请诸位财东叔伯也为朝廷尽一份心力!”

    尽管被运学、附籍乃至设立商籍等一系列想也想不到的好事降临到头上,众位盐商激动的余韵尚未褪去,但是,认购股份却是要把自家白花花的银子掏出来,那些盐商跟真金白银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一涉及到银子的事情立刻就本能地警觉起来:正所谓‘礼贤下士,必定有求于人’,钦差高老爷百计卖好,莫非就是为了说动我们认购那什么“兴业银行”的什么“股本”?若果真如此,倒要小心为妙了!甭听他说的天花乱坠,少说也得等到他为大家办妥了奏请朝廷恩准盐商附籍扬州之后再说……

    见场面再度冷了下来,赵自翱又把脸沉了下来,拍着桌子,点着名骂了起来:“高万财、何富贵,你们有那么多的银子往园子里扔、往河里扔,还夸奢斗富漫天撒钱,竟砸到了诸位钦差的头上。高大人大人大量,不与你们一般见识,你们难道就一点也不知道好歹?不愿意拿一点出来帮朝廷做事?”

    高万财、何富贵两人手里还汗津津地攥着“钦差高老爷”“奉还”的那两枚铜钱,被赵自翱点名骂到头上,情知自己这一次是流年不利冲犯了太岁,大概在劫难逃,不得不苦着脸,学着李纪的样子,每人认购了二十万两股份。

    但是,其他盐商却自认没有把柄落到各位“钦差大老爷”的手里,还是坐着不动,继续在心里打自己的小算盘。

    皇上苦口婆心说了这么半天,这些可恶的贩夫走卒竟然还是无动于衷。镇抚司三太保高振东也生气了,忍不住将手伸进了袍袖之中,那里装着南直隶锦衣卫搜集到的罪状,主要是扬州各大盐商收买官员、偷税漏税的种种劣迹,准备抛出来恐吓他们。不过他也知道,这些罪状抛出来,一定会牵扯到两淮盐运使司衙门和扬州知府衙门,便将请示的目光投向朱厚熜。

    朱厚熜不愿意破坏刚刚营造起来的融洽气氛,忙用严厉的眼神阻止了他,转头笑着对余剑说:“余少东急公好义,拳拳报效朝廷之心,实令本官着实感动。不过,你祁县老家的五千亩良田就不必变卖了。总是一份祖宗产业,从你手上变卖出去,也不大好。再者说了,即便你附籍扬州,日后也少不得还要时常回乡祭祖,有份祖业在老家,总是一份牵挂。”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开办兴业银行,本官也不想贪功求大,只打算募集八百万两股本。其中,户部出资两百万两,江南织造局出资一百万两,民股只有五百万之数,你认购五十万两,已占到十分之一,应该算是第一大股东了。本官不才,蒙皇上恩典,荣膺兴业银行董事长一职。然则本官既要在御前行走,又兼着吏部文选郎,诸事繁杂,分身乏术,亟待德才兼备之士协助本官打理兴业银行一应大小事务。是故本官打算奏请朝廷,任命你为兴业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