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历史背景:铁军(第4/11页)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击溃了奉军主力,铁军又立下了辉煌战功。第二天,张发奎、徐名鸿、吴仲禧集合26师(含71团)部队讲话,张对所部在上蔡、临颖打得英勇,表示钦佩,还特别指出:“这一仗证明第26师也是铁军!”同时对蒋先云的牺牲致痛惜之意。6月,4、11军凯旋回武汉,市民热烈欢迎,墙上贴有“铁军钢矣!”的赞美标语。

    第二次整编是1927年6、7月间,北伐军于6月初打下开封、郑州,张发奎部回师武汉。不久,成立第2方面军,由张发奎任总指挥,郭沫若任副党代表、谢膺白任参谋长,吴仲禧为副官长,辖第4、11、20军(由贺龙独立第15师扩编而成)。第4军军长黄琪翔,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廖乾五,辖第12师,师长缪培南;第21师,师长富双英(这个师原为奉军的1个旅,河南大战时奉军主力溃退,该旅困守上蔡,被第25师包围,后投归国民革命军,武汉整编时,编为21师)。第25师师长李汉魂,73团团长周士第,74团团长黄世途,75团团长李江。第11军军长朱晖日,政治部主任徐名鸿,辖第10师,师长蔡廷锴;第24师,师长叶挺,参谋长徐光英,政治部主任陈兴霖,70团团长古勋铭,71团团长欧震,72团团长史书元(许继慎打夏斗寅时负伤,由史代团长);第26师师长许志锐,76团团长沈久成,77团团长胡公冕(共产党员)。第20军军长贺龙,政治部主任周逸群。辖第1师,师长贺锦斋,党代表方维夏;第2师,师长秦光远;第3师,师长周逸群(这个师刚组建,只辖1个团,团长为党员傅维钰)。另有一教导团,团长当时为共产党员侯镜如。

    这两次整编,使铁军得到大的扩大。主要是当时革命形势正处在发展时期。两湖地区在北伐军到来之前,就有相当好的群众工作基础,尤其是工人运动。铁军的声名,更能吸引广大工农参军。安源和水口山的革命组织,又有计划地送青年工人去参军,如原北京军区参谋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唐延杰及不久前去世的北京军区副司令韩伟等,都是那时参军的。铁军出发时,官兵多属广东籍,到了两湖,除大量补充减员外,还扩大建制。有些团队,几乎全是两湖籍。他们有相当高的觉悟,一到铁军就和老兵结合起来,很快熔成铁了。如72、76、77团等都是在二期北伐前不久成立的,一上战场,就和老队伍一样,临颖大捷后,立即得到全军的好评,也得到张发奎的赞许。可见在革命熔炉中,光荣的革命事迹和优良的战斗作风感召力之大。后来的红军,也是老兵带新兵,老铁军带出新铁军来。这就是继承与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结果。

    (四)铁军三分

    正当北伐战争达到高潮的时候,国民革命军阵营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李济深在广东清党;5月中旬,夏斗寅独立第14师叛变,勾结四川军阀杨森进攻武汉革命政府;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政变(史称马日事变);6月上中旬之交,汪精卫、冯玉祥、唐生智等在郑州召开会议,反对工农运动。7月15日,一直打着“左派”旗帜的汪精卫等在武汉决定反共。一连串的事变,使中国上空阴霾四布,大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革命开始转入低潮,但革命火焰还在继续燃烧。7月下旬,在武汉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张太雷、李维汉、张国焘,讨论并同意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人的建议,决定在南昌举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主要是第2方面军中我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以及朱德领导的第3军军官教导团一部500-600人。

    南昌起义后,第二方面军中各派势力分道扬镳,铁军出现“三家分晋”的局面。一支是由共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