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钢铁的碰撞――记粤系“铁4军”的沉浮(第1/5页)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由于种种宣传,人们对国民政府北伐战争时的精锐――“铁4军”一定不会陌生,因为里面有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而叶挺独立团是“铁4军”的一部分。本文就全面概述一下粤系第4军这支粤军第一精锐、北伐铁军的历史。

    第4军前身为粤军第1师,下辖4个团和1个独立营、1个机关枪营、1个工兵营,为旧粤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是粤系军阀陈炯明手中的王牌。

    粤系军阀陈炯明,在1922年6月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发动武装叛乱,背叛孙中山。1923年孙中山联络了进入福建的北伐军许崇智部、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部组成讨贼军,在粤军的起义响应下,叛军被击败,退守东江。在此次叛乱中,第1师有一半的部队(2个团3000余人)参加叛乱,几乎被讨贼军全歼。1923年2月陈炯明被驱逐后由第1师由李济深任师长。下辖2个旅和1个独立团。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粤军第1师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参谋长邓演存。下辖4个师(第10、11、12、13师)和1个独立团。其番号分别为:10师,师长陈铭枢;11师,师长陈济棠;12师,师长梁鸿林;13师,师长徐景唐;独立团,团长叶挺。第4军作为一个军的番号终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第4军在诞生之初并不顺利,在1925年9月蒋介石驱逐许崇智的战争中,第4军所属梁鸿林部第12师叛变,该师在战争中被蒋介石击败,退出广东。战争结束后。第4军新成立的独立旅扩编为12师,新成立的12师的师长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张发奎。

    第4军大红大紫的时候,就是在国民政府北伐战争,该军在战争中一举打出了“铁军”的威名。1926年7月9日,第4军副军长陈可钰率10、12师、独立团一共2万人参加北伐军投入北伐战争。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是桂粤两军的第一次合作,当时的桂系,已经不是陆荣廷的旧桂系,而是李宗仁的新桂系。在北伐战争中,粤军出了个第4军,被称为铁军、铁4军;而桂军出了个第7军,被称为钢军、钢7军。“铁军”和“钢军”都是北伐第一劲旅,两军实力相当,并列为中国大地上最精锐的部队。1926年10月10日,第4军与第7军联手攻克武汉重镇武昌,“铁4军”、“钢7军”名扬天下。

    4军和7军颇有渊源――著名的保定系就是以4军和7军为核心,外加8军唐生智组成,这几个部队里的军官,一般都是“四校同学会”的,也就是陆军大学、保定军校、陆军中学、陆军小学毕业的。4军里,蜚声中外的名将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还有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余汉谋、薛岳、范汉杰、陈诚等。

    4军名将辈出,但是信仰混乱。军长李济深,广西梧州人。为了对抗北伐前驻扎广东的蒋介石和他的黄埔党军,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初起时,就有意引为知己,而且这几个人一生关系不错。所以,李济深被称为半个桂系。13师的师长徐景唐,和李军长一样,和桂系不分你我,好得象一个人。但是,另外的3个师长和那个独立团的团长就和李济深不是一条道了。这几个人是地道的广东人,对广西人的军长和广西的实力派纠缠不清、人在粤而心在桂很反对。陈铭枢和蒋介石关系很好,是有名的蒋派人物;陈济棠则是一个总想当“土皇帝”的人;张发奎是将汪精卫视为精神领袖的著名的汪派人物;叶挺是个有名的共产党人。

    成名后的“铁军”进行了扩编,1926年11月27日该军第10师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11军。以第12师一部扩编为25师,师长朱晖日。1927年4月大名鼎鼎的张发奎接任军长,黄琪翔接任副军长兼12师师长。

    1927年5月,“铁4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