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国共合作(二)(第6/14页)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联蒋抗日时机尚未成熟,反蒋抗日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那就用个“逼”字吧。“逼”字很好。能体现主次,能使自己占据主动,同时又能利用各种矛盾不致使自己失去那些根本不愿和蒋联合的可能的朋友。

    中共中央随即起草了《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表示愿意“在任何地方与任何时候派出自己的全权代表。同责党的全权代表一道,开始具体实际的谈判”。以期实现“两党重新合作共同救国”。此前已决定以潘汉年为先锋、周恩来为主将前去和国民党方面谈判。5月下旬,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准备让周恩来带去谈判用。

    且看看发生在南京城里,与共产党的心愿相吻合的一件大事吧:

    宋庆龄、何香凝早拟了一份旨在恢复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一致抗日的建议书,拿出去征求附议签名。两天里,十几个领袖级人物在建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其中有冯玉祥和孙科。这样大的动静,不可能不惊动蒋介石。这份建议书如果传到各路诸侯那里,后果将不堪设想。蒋介石想来想去,决定给这些人一个说法。如果将他们都召集在一起,不是太嫌自己的胆怯了?最好能找一个人来独对。对!这么办最好。和他们交个底,让他们去共产党那里当说客,一举两得。

    可是,找谁来独对呢?有这种资格的,只有宋、何、冯、孙四个人。宋庆龄是孙中山的遗孀,何香凝是廖仲恺的遗孀。辈高位尊,不是好相与的角色,弄不好就会被她们当作逆种来训斥。找孙科独对?别逗了!虽说已经共和了,虽说蒋介石屁股下面坐的也不是偷来的江山,虽说他也可以毫不留情地整治过孙科,但他一想到和孙科单独坐在小客厅里促膝谈心,这心里就有点发毛。在儒家典籍里浸泡几十年,对曾文正公心仪几十年的蒋介石,脑袋里装的不仅仅是文稻武略,还有三纲五常的规矩。如果中国还在搞世袭,孙科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上!合适的人选只能是这个冯玉祥。把兄弟加败军之将,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让我们用最简略的白描录下这场对话吧。

    冯:联共问题怎么办?

    蒋(手抚茶杯):同中共妥协问题,我已经考虑很久了。去年年底已开始找他们了。

    冯(面露诧异):哦?这么说,你真的要实行三大政策了?

    蒋(眉梢微挑):先总理的遗训,我怎敢不从。都吵我不抗日,谁能来体谅我的难处?和共党妥协,有问题不好解决呀!

    冯:人的问题?

    蒋:这不是问题,从前大家一桌吃饭,一个屋子开会,后来才成冤家,现在再合一起,有什么不可以?

    冯:是这个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党的问题?

    蒋:这更好办。实行宪政,各党各派都可参政,共党当然不能例外。

    冯:哪还有什么问题?

    蒋(猛地一蹲茶杯):军队(白了马玉详一眼),谁能去领导他们的军队呢?他们连改编都不答应,抗什么日!

    冯(叹了一口气):是难。你准备怎么办?

    蒋(眼露亮光):你能不能想法让他们服从呢?

    冯:试一试吧。

    蒋:我看还是把他们送到外蒙吧!

    签名运动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毛泽东致函冯玉洋和孙科,鼓动冯、孙二人扯旗抗日。

    毛泽东最先想到给冯玉样写信。冯玉祥如真的登高一呼,而他从前的部将又有反响,整个中国的局面肯定为之改观。处在和日军对峙地位的,几乎都是冯的旧部: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现在西安的杨虎城,也曾是冯玉祥的积极追随者。冯玉祥若扯出反蒋抗日的大旗,他的这些旧部很可能会起兵响应。

    写给孙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