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尽善尽美?极乐净土(第1/3页)  无限神战之公主收藏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有的社会都建立在互保的契约之上。善与恶是凡夫俗子的用语,因为上天的霹雳是同等地落在义人与不义之人的头上的。阻止恶行的不是恶行本身,而是它对作恶者造成的影响。聪明人制定法律,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当法律不能带来好处的时候,法律便不再有效。——伊壁鸠鲁

    每次想起伊壁鸠鲁的这一段箴言,伯里克利都不由扼腕,为这无限超越时代的心灵的闪光而赞叹,也为产生了如此璀璨星辰的不是他治下的雅典而是萨摩斯岛而遗憾。更令他郁闷的是,无论是在这位伊壁鸠鲁学院的创始人之后的太阳中心说者阿里斯塔克,还是在他之先的另一位大贤哲,手创四大学派之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毕达哥拉斯……全都是来自萨摩斯岛,那个米利都的竞争对手,一个人们更习惯数钱而不是投票的商业城邦。

    虽然同样生于靠近小亚细亚西岸、四季常青的萨摩斯岛。但与家境宽裕的毕达哥拉斯不同,伊壁鸠鲁真正称的上是家徒四壁。他的父亲不是神祗也不是王族,仅仅是岛上无数个贫穷的雅典殖民者之一。

    大贤者伊壁鸠鲁在萨摩斯度过他的幼年时代,从十四岁开始研究哲学。在十八岁的时候为着确定他的公民权而来到了雅典。但是当他在雅典的时候,雅典的殖民者被赶出了萨摩斯,那是在马其顿人逼死德摩斯梯尼的同一年,也是在遥远的印度孔雀王朝建立的那一年……后世历史学家所不厌其烦的公元前322年。伊壁鸠鲁全家逃到小亚细亚,他本人也到了那里和家人团聚,并在陶斯向德谟克利特的门徒波昔东尼学习。

    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苏格拉底的门徒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然而或者是文人相轻吧,他却轻蔑叫波昔东尼作软体动物。对于这一段历史,当时为了雅典的“中立”忙到焦头烂额的伯里克利也知之不详,他只知道在十一年后的公元前311年,伊壁鸠鲁创立了他的学校,最初是在米特林,后来是在兰普萨古,而自公元前307年而后就在雅典。他在离雅典市中心几里处,在集市与庇拉尤斯港之间的美立特区找了一所大房子,同一帮朋友一起搬了进去。

    当发现这位注定名垂青史的贤哲近在眼前的时候,伯里克利曾在百废俱兴中前来拜访,并如愿以偿的见到了伊壁鸠鲁和同他住在一起的友人们。

    这所被信徒目为极乐净土的大宅子有足够的房间,朋友们都可以有自己的住房,还有共同就餐和集会、谈话的厅堂。梅特多鲁斯和他的妹妹、数学家波利埃努、埃马尔库斯、雷奥修及其妻泰米斯塔,还有与众不同的商人伊多门纽,伯里克利见证了后者和梅特多鲁斯妹妹的婚事。这些人是伊壁鸠鲁学院最初的成员。

    而当他的门徒、朋友们和他们的孩子们、以及奴隶们和妓女们的数目与日俱增,后者便成了大贤者本人的敌人诽谤的借口。

    无疑,雅典的平静导致了它潜在的敌人的夜不能寐,而一位贤哲的到来更令“雅典威胁论”甚嚣尘上。而即使在雅典人中也不乏不和谐的声音……外人一想到学校里面的所作所为,既让好奇心撩得心头痒痒,又在道德上予以谴责。经常有心怀不满的伊壁鸠鲁信徒透露出那些在讲课间隙中的活动。梅特多鲁斯的兄弟蒂莫克拉特散布传言称,伊壁鸠鲁一天要呕吐两次,因为他吃得太多了。而斯多葛派的狄奥提马更做了一件刻薄的事:“他发表了50封放荡的信件,硬说是伊壁鸠鲁酒醉之后性欲狂乱时写的。

    当伯里克利注意到此事并想介入的时候,却发现尽管有这些抨击,伊壁鸠鲁的学说仍然从者甚众。因为凡听到过谣传的人一旦发现这位贤哲没有华屋美舍,只有一所房子和另外一座花园;他就在这个花园里讲学,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这就是他对快乐的实际爱好那么蜚短流长就不攻自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