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詹天佑修京张铁路靳大爷当工人(第1/4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封建落后的清朝政府屡战屡败,在铁的事实面前再不敢忘自尊大,不断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朝政府经过反复斟酌,决定修京张铁路,铁路从北京丰台到张家口,全长201公里,詹天佑奉旨监修。

    铁路是奉山开路,遇水架桥,铁路经过南口通过居庸关天险,在八达岭钻了一个二里长的山洞向张家口铺去。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古道最险峻的地方是四十里“关沟”光绪四年昌平州志云:“由南口至八达岭凡四十里,两山壁立,中通一轨,重岭叠嶂,蔽亏天日。”

    关沟是天险,群山峻岭,奇峰怪石,沟壑纵横。在这里附上元代“陈孚”写的“颂道”居庸关的一首诗,如您没去过关沟,就会略知关沟一、二了。

    车稜稜 ,石确确,车声彭彭斗石角,马蹄蹴石石欲落,不知何年鬼爷錾,仅与青天通一握,上有藤束万仞之崖,下有泉歕千丈之壑,太行山羊肠属剑阁,身热头痛悬度索,一夫当关万夫却,未必有此奇巉崿,吾皇神聖混地络,峰火不红停夜柝,但看地险今犹昨。我扶瘦筇立倦脚。欲叩往事云漠漠,平沙风起鸣冻雀。

    关沟的险峻在于居庸关,清庭一说要修京张铁路,当时的英国人就要接此合同,而詹天佑毅然决然接下了这个任务,英国人不相信中国人自己能修得了这个铁路,说:“恐怕修这条铁路的中国人还没出生呢,但是,詹天佑破灭了外国人的说法,在两年内把京张铁路修通了,还为清庭节约了大量白银。

    詹天佑修京张铁路,在南口留下了许多佳话。

    八达岭的山洞有二里长,当时工期很短,詹天佑由传统的两面打洞而运用了四面打洞,他让人由山顶往下垂直钻一个立井,钻到与两面洞口平行处,再分别由此,向两个相反方向洞口打,使速度增加了一倍,据说,火车每节车厢之间的自动挂钩,也是詹天佑发明的。

    而青龙桥那剪子股式的火车道是在她妹妹参与下完成的,它充分显示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从南或从北来的火车,在青龙桥停顿了一会,火车似乎不往前走了,车头变成车尾,似乎倒着往回开了,实际上是在这里绕了一个小弯子又往前走了。

    詹天佑修通了京张铁路,在南口修起了生产火车配件的工厂,配件工厂是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一九0六年建起来的,建立工厂的骨干力量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一直跟詹天佑修铁路的广东人,这些人是詹天佑从家乡招募来修铁路的,修完了铁路这些人就落在了这里(南口有广东坟地)

    二、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在唐山,从唐山调拨来的。

    三、从天津招募来的,天津是中国早期工业基地,那里有很多小工厂,海员,这些人熟悉机械。

    有了这三部分人,又在附近招了一些壮工(小工),这个配件工厂就建立起来了。

    这个工厂在火车站的西北侧,最初是修京张铁路,从北京(丰台)到南口这段时,工程技术人员办公、堆放材料的场所。铺设铁路,要使用许多设备,这些设备坏了需要维修、加工;铺设铁路,需要架桥、打桥墩,打桥墩需支模板,支模板要破园木、钉模板,这一系列都需要场地,自然而然这个工程技术人员办公和堆放材料的周边就变成了维修铺路设备和加工铺路所需材料的场地,这个场地就是南口工厂的前身。

    随着1906年1月从丰台铺轨开始到1906年9月至南口这段轨道铺设的结束,铁路即将向关沟铺去,“关沟段”工程艰巨,要开山、劈岭、钻山洞,艰巨的工程需要庞大的设备和庞杂的材料供应,为了保障这些,遂在原来那个维修铺路设备和加工铺路材料的场地上正式建立了工厂。

    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